蒙古族诗歌背景音乐推荐一部归家之诗、赤子之诗和自然之诗,
体现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关切。
《啊哈嗬咿》是诗人武自然的第三部诗集,集合了百余首以内蒙古自然和人文为题材的现代诗歌,是作者对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的一次精神回馈。书中内容大多为对内蒙古的草原、山川、文化、蒙古马精神的思考和真挚而深切的赞美,能够使读者感受到蒙古高原的壮美情怀。
如果你去探访世界各地有蒙古族后裔生活居住的地方,便总能在当地人的歌声中听到“啊哈嗬咿”这四个字,这种短语构成及将其穿插于歌词中的独特诗意表达,从远古至现当代从未间断,传承至今,故本书以此为名。
作者的诗歌创作是基于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且这份爱随着岁月的流转不断加深。作者的诗歌是精练而朴素的,诗句并未经过过多的修饰,而是通过不同场景间事物的呼应,借助意象间的和弦,透过诗人充沛的情感和发现的眼光,将诗歌返璞归真。
诗人武自然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对社会变迁的观察十分敏锐,他的诗歌既表现了其心路历程和个人情感,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给家乡带来的发展和变化。他的作品还充分汲取了蒙古族长调、音乐等民族艺术的营养,以小见大、以诚动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书收录的诗歌中穿插了一些蒙文,文末加注释帮助读者阅读理解,书中还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以汉蒙对照的形式进行展现,表现了诗人对民族语言的深厚感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记忆功能。创作中采用的短章式写法有利于捕捉意象、传达哲理、记录瞬间之美,其语言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强大的冲击力,真实而自然。
武自然,著名诗人龙虾、记者。祖籍山东,1962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1983年毕业于赤峰学院中文系,后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新闻系。曾连续8年获得中国晚报新闻一等奖,还获得了中国晚报新闻特等奖,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现任《经济日报》驻天津记者站站长,中央驻津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长,荣获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先进个人等称号,连续十余年荣获天津市年度好新闻一等奖。
20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在《诗刊》《诗探索》《草原》《黄河》《山西文学》《天津文学》《光明日报》《文艺报》《天津日报》等杂志和报纸发龙虾表诗歌500余首。《非习惯性死亡》等诗歌在全国获奖。1991年,由香港南洋出版社出版诗集《流泪的红樱桃》。2016年,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新闻作品集《渤海湾畔潮头立——见证天津这十年》(上、下卷)。201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自然的诗》。2018年,《自然的诗》入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为多首歌曲作词,参与创作的歌曲被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展播。
是诗人,也是歌手
吉狄马加 / 文
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诗歌虽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但写作者不可能离开滋养他的文化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同质化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我想,这句话很适合用来评价诗人武自然即将出版的第三部诗集《啊哈嗬咿》,因为透过武自然的这些诗作,我看到了一个诗人的特点和属性大多来自于滋养他的地方文化。具体到诗人武自然,这一地方文化就是草原文化。
诗集名为《啊哈嗬咿》,正如诗人自己所说:“啊哈嗬咿,凡生活于内蒙古及世界各地有蒙古族后裔生活居住的地方,都能在歌声中听到这4个字构成并穿插于歌词中的独特的诗意表达,从远古至今从未间断,这种独特的情感抒发,始终传承。”“啊哈嗬咿”是声音的延续,也是一个民族母语中最动听、最具精神穿透力的声音。通过“啊哈嗬咿”,我们已然听到了来自亘古草原上空的人民的歌唱—— 短调、牧歌、呼麦、长调,看到了奔涌不息的诗歌情怀,在诗人武自然的灵魂深处已生根、发芽、滋长和壮大。
诗人武自然诗歌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诗歌流派,他的诗更多地让我们感受到“歌”的成分。他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歌手”。也就是说,诗人武自然的诗歌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唱”出来的。“诗”和“歌”的结合显然弥补了诗歌创作过于散文化的不足,从而使得诗行插上了飞升的翅膀。
从“歌”的因素出发,诗人武自然诗歌的抒情性是十分突出的,但是武自然诗歌的抒情性是建立于个体生命体验的基础上的,是真实的、自然的,而不是滥情易感和假大空式的抒发。尤其是武自然龙虾的一些精短诗歌(比如《眼界》)更类似于现代谣曲,这既体现了一个诗人撷取场景并加以提升的写作能力,又代表了诗人相应的语言构成和写作方式。如果这些“诗歌”能够通过“歌诗”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我相信这些诗歌更容易为草原人民和普通读者所接受和认可。
诗人武自然的诗歌深受地方文化的自然元素、历史基因和文化积淀的影响。更让人欣喜的是,它汲取并传承了草原文明的精髓,也就是草原文明所塑造的集体人格的精髓,进而诗意地展现了集体人格的独特魅力。他的诗歌大多是在草原的自然空间展开——草原、沙漠、山脉、河流,当然他也写到了城市和现代化的空间。这些与地方景观密切关联的诗作我个人更感兴趣,因为即使是一个刹那和一个极其细微的事物,都能够激起诗人武自然歌唱的欲望。
诗人武自然的诗歌是和他深爱着的这片土地生长在一起的,一同呼吸,一起生存,一起见证。我想强调,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诗歌写作愈加碎片化的今天,诗人的“根性”和精神出处是非常关键的。写作有根基,诗人就具备了一个抒写的方向感。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这就是诗人武自然会在诗歌中穿插一些蒙古语,然后在文末加上注解。诗人对民族语言的强调正是为了增强诗歌的文化记忆功能,正如伟大诗人布罗茨基曾经强调的——“诗歌是对人类记忆的表达”。
诗人武自然的诗歌是精练而朴素的,他的诗句基本不用过度的修饰,而是通过场景之间事物的呼应,通过意象之间的和弦,通过诗人充沛的情感和发现的眼光,将诗歌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他是一个自然之子,草原之子。诗人武自然的诗歌是献给自然和草原民族的,当然这一切又最终回溯到一个诗歌创作者的写作能力。如果只是空泛地歌唱和抒情,而没有真情实感作为支撑,没有意象和场景作为具体可感的空间,那么诗歌最终将空无一物。无论诗人武自然是对自然和草原民族的歌唱,还是对现代空间下草原文化正在发生的变化的反思,我都在他生命的心跳和经由灵魂的叩访所升腾出来的诗歌中找到了一个诗人的写作之根和生命之源。祝贺武自然第三部诗集《啊哈嗬咿》的出版。是的龙虾,他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歌手。
是为序。
2019年10月于北京
本文作者吉狄马加,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责编:褚赞赞 张文斋
校对:和新龙
监审:韩凤凤
蒙古族诗歌背景音乐
小龙虾
小龙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