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半个学期追完了<<明朝那些事儿>>7部。
想到一句话,所谓兴趣,是你在了解完它之后,才能谈及。
印象中的明朝,不似唐朝璀璨,不似汉朝厚重,总觉得平平无奇。我喜欢中国古代的历史,偏偏对这个朝代实在没多大兴趣。为什么读这本书呢?纯属是因为,百度阅读 “擅自”把这本书放我书架上了,虽说是免费,但依然没提起我的兴趣。大致过了半年,把能看的书都看了,真真没书看了,想着,算了,那就勉为其难地瞅一瞅。这一瞅,一发不可收拾。其实我是个不喜欢看长书的人,最开始认为这本书就一部,几天都看完了…而没想到…一部未平,一部又起,看到中间还不给免费了,不巧,我已经走火入魔了,毫不犹豫地冲了一个月vip,但中间跑路了(去看了与医学相关的《死亡的故事》《大脑的故事》),最后花钱把这套书买了下来… 后来发现…微信读书 上有免费的……大冤种!
说来惭愧,我只是走马观花地读了一遍——好像什么都没得到,又好像收获了了很多(大概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套书…我很难说我会读第二遍…真的…长!(毕竟人家两百多年的历史…)这次斗胆,浅浅的…尝试着写一下…读后感?当然,我的想法一定是片面的,幼稚的。如果文风有高考八股文的味道…还请…谅解!
百花齐放,群星璀璨,人的力量与智慧不断在这个朝代上演。朱元璋的建立帝国,朱棣的五次亲征,解缙主编的《永乐大典》,郑和的下西洋,戚继光的扫倭寇,王阳明的心学,于谦的力王狂澜,张居正的改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李如松卢象昇等一大波名将的涌现……是的,他们向我展现了人的复杂性——没有彻底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但毫无例外,他们都——为了理想志向,放弃一切,在痛苦中挣扎,在逆境中上攀,最终,拥抱阳光。除此,一些人的也深深震撼着我(海瑞,袁崇焕,杨涟等)——气节!——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敢于上书怒骂皇帝,是孤立无援依然坚守孤城的绝不投降奋死抵抗,是遭受酷刑依旧咬紧牙关的绝不松口……为什么中国是四大古文明中至今唯一繁荣的国度?因为所谓气节,是刻在中国人DNA中的,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因为日本人不懂中国人,所以从明代不断的倭乱到近代的侵华,他们都自大的认为中国人是鱼肉,可以任其宰割,甚至发出了“三个月灭中国”的言论。而自大,往往是没有好结果的。
明朝的神奇之处就在于,绚烂之下暗波涌动——宦官祸乱,言官谩骂,政党内斗,战乱纷飞……走下坡路时期的明政府是黑暗的,大部分官员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斗争,毫无大局意识。皇帝呢?嘉靖躺平,万历前几年励精图治最后躺平(猜测是因为发现张居正表里不一备受打击),泰昌或许能掰回一局,但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离世,天启就别提了大字不识几个专业木匠,还摊上了魏忠贤,崇祯努力了实在撑不住……我常常想一个问题,如果崇祯是嘉靖,或者万历,或者是天启,那明王朝会不会晚一些时日灭亡?印象中的末代皇帝,一定是昏庸的,无能的。可偏偏崇祯不是。我想到了生理上的一小龙虾个词,叫做“氧债”,自打他继位以来,他都在兢兢业业地还前几位欠下的“氧债”。然而却总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内忧外乱,可用之人又是少之又少。如果此时多一个李如松,多一个张居正,结局会不会不一样?然而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可惜也罢,遗憾也好,命数已尽。
纷纷扬扬175万字,一部明史,无数的伟人,无数的智慧,无数的气节,无数的坚守,无数的纯粹,无数的奇迹,无数的不甘与等待,无数的稀里糊涂,无数的斗争,无数的贪婪,无数的黑暗,无数的战乱……而作者最后却用徐霞客的故事结尾——一个和王侯将相比起来并不起眼的人——为什么呢?
我想用原文直接作答。“用如此之多的篇幅,讲述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在终结的时候,却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重复一遍,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已经讲完了。
所以后面的话,是讲给那些不明白的人,明白的人,就不用继续看。
此前,我讲过很多东西,很多兴衰起落、很多王侯将相、很多无奈更替、很多风云变幻,但这件东西,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现在你不明白,将来你会明白,将来不明白,就再等将来,如果一辈子都不明
白,也行。
而最后讲述的这件东西,它超越上述的一切,至少在我看小龙虾来。
但这件东西,我想了很久,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或是词句来表达,用最欠揍的话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然而,我终究是不欠揍的,在遍阅群书,却无从开口之后,我终于从一本不起眼,且无甚价值的读物上,找到了这句适合的话。
这是一本台历,一本放在我面前,不知过了多久,却从未翻过,早已过期的台历。
我知道,是上天把这本台历放在了我的桌前,它看着几年来我每天的努力,始终的坚持,它静静地、耐心地等待着终结。
它等待着,在即将结束的那一天,我将翻开这本陪伴我始终,却始终未曾翻开的台历,在上面,有着最后的答案。
我翻开了它,在这本台历上,写着一句连名人是谁都没说明白的名人名言。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我很喜欢中国历史,但所谓历史,也很难知道真伪——因为你看到的,只是有人想让你看到的那部分。所以,喜欢还有意义吗? 有的。因为窥得一角总强过完全空白;因为历史的复杂性戏剧性要强于任何一本小说;因为历史告诉我,人生几十年不管怎样到最后只是薄薄几页纸(甚至毫无痕迹)不如勇敢一点用自己的方式处世。
在此,我还是想要摘录原文。就剩几句了,虚的就算了,来点儿实在的吧。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顺便说下,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
以上的话,能看懂的,就看懂了,没看懂的,就当是说疯话。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因为看的历史比较多,所以我这个人比较有历史感,当然,这是文明的说法,粗点儿讲,就是悲观。
这并非开玩笑,我本人虽然经常幽默幽默,但对很多事情都很悲观,因为我经常看历史(就好比很多人看电视剧一样),不同的是,我看到的那些古文中,只有悲剧结局,无一例外。
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了。
王朝也是如此。真没意思,没意思透了。
但我坚持幽默,是因为我明白,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你自己都要充满希望。
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很短暂,事实上,有时候,它很漫长,特别是对苦难中的人,漫长得想死。
但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
这句话,不是在满怀希望光明时说的,很绝望、很无助、很痛苦、很迷茫的时候,说这句话。
要坚信,你是一个勇敢的人。
因为你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曾经有人问我,你怎么了解那么多你不应该了解的东西,你怎么会有那么多六七十岁的人才有的感受。我说我不知道。跟我一起排话剧的田沁鑫导演说,我是上辈子看了太多书,憋屈死了,这辈子来写。
我没话说。
还会不会写?应该会,感觉还能写,还写得出来,毕竟还很年轻,离退休尚早,尚能饭。
继续写之前,先歇歇,累得慌。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最后送一首食指的诗给大家,我所要跟大家讲的,大致就在其中了吧。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二十多岁写,写完还是二十多岁,有趣。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如果问我这本书中最喜欢的人,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朱棣。
“他不是个好人,却是一个好皇帝。”
——《明朝那些事儿》
“一个真正的英雄!”
——我(斗胆一次)
小龙虾 小龙虾
小龙虾 小龙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