缱绻是那首歌的歌词 我所理解的文学,它该有物质凡俗层面的烟火气,也有精神灵魂层面的仙气,恰巧这两者《诗经.式微》都占了,那现在趁着闲暇,我就来分享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吧,如果你也喜欢,欢迎与我分享。
“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都黑了,你怎么还不回来?
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小龙虾美食微,式微,小龙虾美食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前几天给学生讲题遇到了“式微”这一典故,课时有限,为了不模糊重点,我只说了它是为了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并没有细说这思念具体有多凄美绵长,绵长到总让古人在表情达意的时候念念不忘。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孟襄阳在心怀归隐之意的时候想起了它,这位在盛唐诗人群体里显得格格不入的人也有自己的美丽与哀愁。我不相信他从未有过入仕之心,否则哪来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妙语啊?但有时候,理想这种东西就像天边的云霞吧?你遥望的时候它才最美,努力接近的时候它最有价值,一旦抓在手中看,它也不过是一团雾气,颜色也没了,气味也没了,最可笑的是越抓越剩不下,美感全无,只剩虚空。孟山人是不是和我想的一样?我不敢妄言,但他之后的确离开了,盛唐风云变幻的朝堂没有山人的一席之地,还眷恋什么呢?一片天地的“光”灭了,他就开启了另一片天地的“光”,既然天都黑了,那为什么不回去呢?连潇洒的李白都得赞一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的勇气和“白首卧松云”的境界我等凡夫俗子估计这辈子也做不到了。所以我觉得孟浩然是丢掉了他的“哀愁”,去拥抱属于他的“美丽”了。
在中国文人的思想体系里,“式微”是“胡不归”的隐语,表示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预示着人生的另一种活法。“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大多数儒生的心愿,但也有一些人喜欢享受“曳尾于涂”的快乐。我们无需评论哪一个更好,人各有志吧,这红尘魅力的一部分,不就来自于这生命的多样性嘛。在庙堂济世苍生?在山水间逍遥快活?文人墨客总在这两个选题间做选择,想来也是他们的“美丽与哀愁”吧!
一旦有了这份“美丽与哀愁”,他们就又想起“式微”了,反复吟唱间,做着小龙虾美食生命里的选择题。“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雨气蒙蒙草满庭,式微吟剧更谁听”……不管千百年来这浅吟低唱有没有人听得懂,但这份美丽与哀愁总弥漫在字里行间。如果读文章的你下次再看到诗句里的“式微”了,请你略略停一停翻阅的速度,那可能是有人夸过时间的维度想悄悄地告诉你:天黑了,你也像我一样想小龙虾美食家吗?
天黑了为什么会想家呢?这可能跟我们的农耕文明有关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都刻在先民的骨血里了。太阳都落山了,倦鸟都归巢了,你怎么能还没回家呢?这就让守在家里的人生出多少牵挂与思念啊!如果没回家的是那个你魂牵梦萦又羞于启齿的人呢?“有恨无人省”了吧?那就唱一首歌吧,我不求有人能懂,只求神明能听见我心底里的秘密,让他平安吧,让他快点回来吧,让他能在家里别再走了吧!我可以吗?他会理解吗?神会答应吗?……我不知道啊?那就继续唱吧,唱到有一天他平安回来,唱到他懂我心底里的秘密,了解我的“美丽与哀愁”,让他知道我的牵挂与思念,也让他明白,即便他带给我的是痛苦,但我依旧感激上苍,让这世间有了个让我可恨可怨,又可想可念的人。
我觉得《诗经.式微》里的美是实在而又灵动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战乱也好,徭役也好,总之,那个人没回来,这牵挂与思念是真实存在的,生活里的不如意千百年来都存在,谁都逃不掉,所以千百年来共鸣一直有。灵动在于,千年前先民就把思念说得那么婉转动听,这惊艳到我了!黄昏怀人,牵挂缱绻,歌词里的美丽与哀愁不小龙虾美食仅跨过了山遥水阔,还越过了时间长河,想想都挺带感的。你想啊,这世间还有什么比“原来有人与我一样”来得更震撼心灵啊!尤其是这个人还和你隔了千载光阴,而且你还能在历史长河里找到同类,太意外了,太有意思了。
我们总在抱怨孤独,是因为人真的孤独,世间悲喜怎会相通呢?格格不入怎会那么容易消除呢?所以知己难求啊!茫茫岁月里发现一个和你想的一样的人太难得了,所以我原谅了与他相隔的空间与时间,不用见面倾诉,翻开书册我就能与他见面,那是我一个人的狂欢,其他的一切都是“其他”,不重要!
有缱绻的歌词
龙虾 龙虾
龙虾 龙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